简评《初春的风》 ——浅谈德永直的写作

山林

导言

德永直与中野重治为日本无产阶级重要代表作家其中之一,也为战后日本民主文学运动 (1)的重要领导人。今之所以将二者一齐讨论,一者是作者条件有限,无法更多地阅读日 本无产阶级文学(日后若有机会将探讨日本无产阶级女作家);二者是为德永直这位常年被 忽略的优秀无产阶级作家进行宣传,以慰德永直同志的在天之灵。

《初春的风》是目前我最喜爱的中野重治的短篇小说,结构完整,节奏紧凑,人物特点 鲜明,语言朴素而不失艺术性。通篇小说以“父亲”“母亲”与“婴儿”等称呼来代指小说 中的人物。

一方面简要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另一方面能使读者能更容易地带入角色身份, 为后面故事的情感描绘进行了一定地补充与渲染,更能理解人物的动机。

《初春的风》为中野重治 1905 年为“三一五”事件(2)而写,相较于 1935 年德永直 的《参加战斗的行列》,中野重治的写作已经趋向成熟,人物更饱满,情节更完整与合乎情 理,感情更真挚。

《初春的风》中,以一个还未满周岁婴儿的入狱,病重与死亡来描写一位参加革命的母亲的心理变化。

简评《初春的风》 因此篇主谈德永直之创作,故而不对故事内容与其背后与“三一五”事件的联系进行讨论,而从故事的艺术性,人物的创作进行对比探讨。

此篇小说虽名为《初春的风》,但“春 ”与“风”的意象却是最后出现。文中写: 12 如今很有元气的风吹起来了,一直吹进房子里面。 已经是春风了。

春风给大东京的空中,连日连夜的卷起泥砂,卷起煤烟。 风声里,母亲想到死去的小孩。 小孩简直是像芥子一样微小啊。 该片段位于小说的结尾部分,这是初春的风唯一一次出现在小说里。

而伴随这股风的是 孩子的死亡。母亲回忆亡逝孩子的情节,本该是一个悲伤的场面,但中野重治却用“元气” 形容这股春风,随后母亲认为“孩子是像芥子一样微小”。私认为这股“元气”的风有两层 含义,一层是指以警察为代表的镇压日本共产主义者的反动势力,另一层是母亲对反动势力 暴行的愤怒与对革命的决心。 反动势力的风 通篇反动势力最大的暴行是对未满周岁的孩子见死不救,原文提: 母亲想到只有给赶紧给她请医生了。

“可不可以求你给我请个医生?” “医生?做什么?” “小孩的样子,有点危险。” 看守咕噜咕噜的不晓得念些什么,走出去了。等了好久好久,却没有回来。时间耽搁 下去,小孩的呼吸,渐渐急促。

…… 而在后文类似的桥段数不胜数,最终小孩因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而病逝。中野重治巧妙地 设计小孩因热病得不到救治而死,而看守的不作为,医生的冷漠等等都化作了加重孩子病情 的寒风,而这股反动势力刮起的寒风也让母亲与小孩这样的革命者如芥子一样颠沛流离,饱受折磨。这是中野重治对“三一五”事件里反动势力犯下暴行的控诉。

反抗的风 母亲,作为整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心理历程可谓是中野重治的着重点。母亲从才进监狱 的恐慌,面对孩子发热的低声下气到最后发出反抗的怒吼,中野重治进行非常成熟和完整的 描绘。

监狱中母亲的反抗并不明显,是被镇压的“愤怒”,出狱后母亲的愤怒第一次得到释放。

母亲向警察说了:“今夜我想替小孩守夜,所以不希望你们也在这里。可以请你们回去吗?” 这里虽然没有对母亲进行心里描绘,但是从母亲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母亲对警察的怨怼与 愤怒。

而在最后母亲听着初春的风声对在监狱里的父亲写下“我们是在侮辱之中生活。”的 13 话。母亲从恐惧到愤怒,是革命者一直无畏地革命决心。中野重治全篇只提到一次“风”, 但反动势力与革命者这两股风却一直都在进行对抗,争斗。

《参加战斗的队列》——虎几的优点 与缺点 《参加战斗的队列》讲述的是一个浑浑噩噩被资本家操纵的底层工人虎几在偶然机遇下 因看到赤色分子(3)黑木面临警察的胁迫仍然坚守革命信念而被震撼,最终加入了革命队 伍的故事。

优点 德永直准确地描绘因受资本家压迫和操纵地底层工人形象——整日浑浑噩噩,没有自己 的思想与情感,日复一日地劳作。德永直对于资本家的操纵手段进行了无情披露,对于赤色 分子的处境进行了较为真实细致的展示。相较于中野重治在《初春的风》中将镜头对准革命 者,德永直则更加全方位为我们展开了工人的画卷。

而虎几的转变我认为可以称作德永直试 图探索马克思主义与工人思想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小说里的观点认为工人(虎几)的觉醒需 要一个唤醒者(黑木),而唤醒者身上的品质会唤醒工人本身具有的品质也进行学习。

同时 ,小说结尾片段写因虎几告密而陷入悲惨境遇的家庭始终未有原谅他,黑木告诉虎几“还长 着呢。”表明德永直认为革命的道路还长着。

缺点 德永直设计的虎几虽然经典,但仍然避免不了人物扁平的问题。中野重治刻画的村田福 (母亲)一角,看似沉默但面临反动势力却敢于直言,尽管整体气质温和怯懦但内核却坚韧 无比。反观虎几,集齐工人阶级的弊病,懒惰和懦弱,但是虎几好的一面却未进行描写。也 为后文虎几的转变造成突兀与僵硬的既视感。

虎几的转变从艺术层面,相较于村田福,也显得突兀与浅显。村田福的转变是由孩子的 病情和面对警察的态度层层递进,孩子的死亡使村田福愤怒的情绪达到顶峰,故而面临警察 的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尖锐。

虎几的转变则是突然对曾经喜爱的赌博丧失了兴趣,这本可以 进行深度描绘的节点,可惜的是,德永直并未进行过多描写。且德永直对于工人阶级觉醒有 较为幼稚与理想的色彩,明显,工人对于“真理”的探寻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资本家 的诡计与自我弊病的探索是工人阶级面临的严峻问题,但德永直的写作也展现了日本工人阶 14 级运动仍处于幼稚的阶段。(4) (1)日本民主主义文学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共产党所领导的文学运动 (2)1928 年 3 月 15 日,日本政府镇压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事件中被捕的人物包括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 (3)在日本对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总称 (4)《怎样走上战斗道路的》藏原惟人解说观点总结。

参考书籍 《中野重治集》 《怎样走上战斗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