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理论问题
espérance
1马克思在1845年后抛弃了这一范畴吗?
不像很多马克思主义者所想的那样,马克思并非只在“不成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用异化一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他大量的重提了这一范畴。如“劳动在生产中……同与劳动相异化的……实在相对立”,“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劳动的社会权力与活劳动相异化……随着个人的活动被确立为……社会活动(即共产主义的实现——笔者注),生产的物的要素就摆脱这种异化形式”。而《资本论》中也提到“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关系的异化状态”,而且他还多次指出了资本主义下社会关系对人的“异己”性,这不过是异化的另一种提法,而著名的“拜物教”理论也可以认为是异化论的在具体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异化是搞“人性论”吗?
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异化范畴是“人性论”的,即认为异化论唯心地设置一种“理想的人”,由此主张当代的人失去某些“永恒的人性”或者说“道德沦丧”,这也许是庸俗的资产阶级学者谈论异化时的含义,但这决不是马克思使用异化这一范畴的含义。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马克思的异化论指①对劳动,“工人越劳动他就越贫困”,“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对立;②对个人,“人运用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居住)时才觉得自己是人,活动是人的自由活动”,而“运用人的机能(实践或者说劳动)时感觉自己是动物”;③对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其他人相对立。(当然这样概括是不全面的,马克思曾说“每一领域都有不同的异化”,可惜限于篇幅不能细讲)。
总而言之,异化是人与人的类本质(实践)和类生活(社会性的生活)的对立,而这种提法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的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而这样正确的认识也为马克思思想的发展铺上了批判的底色。
3为什么马克思很少在公开著作用异化一词?
可以发现,马克思几乎仅在为自己写作的手稿中用异化一词,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为当时的德国庸俗唯心主义者滥用“异化”一词(这是黑格尔最早使用的范畴),而极大的败坏了该范畴的声誉,虽然这并不影响异化范畴本身的有效性,但笔者推测马克思不想为这个词影响自己的声誉,故在公开著作中用其他词(如“对立”,“对象化”)替代“异化”。(笔者不赞同部分同志关于异化概念本身错误的观点,倘若如是,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批判过这个流传极广的谬论呢?为什么如上文看到的,马克思直到《资本论》时期还要重提这一范畴?)
4异化论是在否认阶级斗争吗?
部分同志认为异化论是在“只谈什么异化,而把阶级斗争,私有制抛到一边去了”,笔者相信读者至此已经认识到这一观点的错误,因为我们不能认为直到写《资本论》的马克思还会“否认阶级斗争”,但为了同志们能真正认识这一点,从而认识异化理论下文将对这一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笔者认为马克思的异化论与私有制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
对于阶级斗争,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提到“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是人的自我异化。但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则感到自己是被毁灭的,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无力和非人的生存的现实。”故而我们自然地得出结论,作为“人格化的资本”的有产阶级代表着“异化的力量”,异化的消灭离不开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再消灭自己”的伟大革命运动。因此异化论恰恰是与阶级斗争紧密结合的。
对于私有制问题,如果读者稍微了解一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马克思认为异化的起点即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由此才有了劳动的异化,才有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与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观之,认为“异化论否认私有制”亦是不可想象的了。
5“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用异化概念割裂马克思吗?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伪问题,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举例而言,阿尔都塞只承认1845年后的马克思,弗洛姆只承认1845年前的马克思,而弗兰尼茨基非常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一生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试问论者眼中的“西马”是哪一种“西马”?
而笔者认为割裂论是错误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哲学领域提出异化范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理论(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改造世界”的理论)的基础;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则在政治和社会方面贯彻了这种批判性理论;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后面的《资本论》则从经济领域贯彻这一理论,这样,马克思才真正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既是批判的,又是现实的理论体系。
故而,只承认早期马克思,那么批判性理论就不能与现实有效的中介,从而必然失去无产阶级性,成为空洞的形而上学思辩;只承认后期马克思,那么必然地马克思主义当作实证科学来理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失去她的批判性,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缺少希望的,非人化的东西,而这是我们在上世纪的革命实践中已经看到了的悲剧。
总结
就笔者而言,马克思的思想虽然有着不断们发展与变化,但总体上具有着统一性与连续性,而在异化论问题上亦是如此。异化论中的批判精神被马克思在后来的理论发展中延伸与深化,与严谨的科学性结合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而伟大的先行者恩格斯同志亦坚持了这一点,著名的“人的全面发展”范畴和早期马克思的“人是自由全能的存在”具有高度同一性。这种批判精神,也许可以称之为“革命的人道主义”,而这,恰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与资本主义实证科学相区别而成为黑格尔所言“大写的科学”的根本,恰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性之所在。